不像手机、手表更新幅度大,手环的升级真的“平平无奇”。用户体验提升有限,自然也就没人愿意频繁换了。

三、鸡肋功能多,刚需使用场景少

手环虽小,但功能却堆得不少:血氧监测、睡眠监测、压力监测、甚至“久坐提醒”……

听起来花哨,但真用起来的人却不多:

睡眠监测不准,误报一堆

血氧心率数据看了也不知道能干嘛

久坐提醒基本被忽略…

这就很尴尬了:你提供的不是刚需,我还要天天充电、天天戴,自然很容易被用户“雪藏”。

四、审美疲劳 + 佩戴习惯流失

这年头,手环也成“丑东西”代表了,尤其在年轻人眼里:

塑料感重,不够高级

和穿搭不协调

看上去就像“低配版手表”

相比之下,智能手表外形多样、设计时尚,哪怕不看功能,仅仅是“颜值”也能赢不少票。

再加上疫情后,很多人健康意识回归正常,手环的佩戴习惯也慢慢断掉了,恢复起来就更难了。

五、厂商也不再重视,生态资源倾斜

你去看各大厂现在发布会的重点:

小米把资源都投在 Watch 和手机上

华为手环更新都在低调带过

连荣耀都开始推更高端的 Watch GS 系列

以前手环是“走量工具”,但现在厂商利润空间越来越低,精力也更倾向于中高端手表产品,结果就是——手环成了“没人疼的孩子”。

最后想说:手环还活着,但热度已不在

其实,手环没“死”,它只是退回了一个更小众的圈子:一些健身用户、老年群体,还是会用它来监测健康、看时间、记步数。

但“全民换代”“爆款神器”的时代,已经过去了。

未来手环可能会继续存在,只是作为一种低频但稳定的小众产品,而不再是全民追捧的“智能爆品”。

你最近还在用手环吗?你觉得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?

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,也可以分享你曾经最喜欢的那款手环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