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项目引领。紧密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,整合实践资源,以项目为引领,建设多元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服务平台。实施“基层就业引导计划”,将基层就业纳入学校四大重点就业引导板块,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,鼓励毕业生参加中央和地方基层项目。实施“‘创?青春’助力计划”,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工程实训、科研训练、创业实训与模拟、创新创业大赛、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各类服务。大力实施实践特色项目,开设文创产业管理培训工作室、大学生就业法律咨询室等,举办“出发?梦之队”新生实践主题训练营,实施“青春?交大Style”职业成长计划,开展“闪亮?职业人物”评选活动。2017年,开展各类就业指导实践活动300余场次,参与学生达2万人次。
实施“导师陪伴”计划。实施全过程、全方位、个性化“导师陪伴”计划,组建“企业+专业+学工+朋辈”的生涯导师团队,发挥导师在学业与专业指导、自我认知与管理、职业能力训练与提升等方面的独特影响,推动价值塑造、人格养成、能力培养、知识探究的有机结合。实施“创新创业导师百人计划”、“千人企业家资助计划”,聘请专家学者、领导干部、企业家等担任创业学生团队导师,助力学生创新创业。加强制度保障,为导师遴选、考核、项目运行等环节提供规范化保障。
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。实施校院两级一体化“企航计划”,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,深入推进校企、校地合作,构建社会广泛参与、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。积极推动项目合作常态化,实施校园创意大赛、优秀大学生培养计划、测量技能大赛等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,开展实习生和毕业生定向招聘、实习实践基地建设、创业孵化、职业技能与素养训练等实践性合作项目。探索校企合作学生社团化运营方式,充分发挥企业“Open Day”在学生就业探索和实践中的作用,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活动,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访谈、行业调研、岗位实习等多元化实践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