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民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汇聚学术资源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 -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
 

  • 首页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 > 一线采风

中国人民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汇聚学术资源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

2019-04-26  来源:中国人民大学

  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立足自身特色,发挥学科优势,加强人才培养,推进智库建设,积极建言献策,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贡献人大智慧。

  注重学科协同,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学术体系。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加强资源聚合,为“一带一路”提供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支撑。2018年5月,在苏州校区成立丝路学院,发布《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学》报告,系统阐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理论基础。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综合优势,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,如理论经济学学科创办“一带一路论坛”,应用经济学学科发起并主持“一带一路智库论坛”,为“一带一路”研究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;哲学学科注重研究哲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,重视“一带一路”对哲学、伦理学和宗教学的影响,积极从哲学角度参与“一带一路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建设;社会学学科建设公共健康科研创新平台,拓展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健康合作关系;法学学科发挥“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”“国际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”的作用;新闻传播学科加强“一带一路”和复杂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传播研究,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提供智力支持。

  优化课堂教学,培养“一带一路”专门人才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设“一带一路”专题内容,2015年在部分学院的本科、硕士和博士的《世界经济学》《世界经济专题》《国际贸易》《国际商务》《发展经济学》等课程体系中,补充和设立有关“一带一路”的专题内容,加强有关“一带一路”经济问题的教学。开设“一带一路”国别调研项目,通过组织实地调研考察、优质课程学习、主题交流分享和文化体验参访等活动,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国情、民情、社情。积极拓展“一带一路”对外人才培养项目,在丝路学院设置“当代中国研究”项目,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招收两年制硕士留学生,研究方向包括中国政治、中国经济、中国法律、中国文化等。2018年9月,来自俄罗斯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亚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近40个国家的78名人士成为丝路学院的首批学生。设立“一带一路”经济研究项目和国际商务硕士项目、新闻骨干人才全英文硕士项目、工商管理全英文本科项目等,每年面向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招收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,培养质量不断提升。

  汇聚学术资源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研究阵地。努力建设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“一带一路”经济问题研究基地、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社会服务基地,2015年5月,成立“一带一路”经济研究院,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基础,整合校内外资源,聘请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相关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,开展“一带一路”经济理论、政策与实践研究。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,举办“‘一带一路’经济论坛”“丝路论坛: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”“‘一带一路’新机遇,中俄关系新发展:‘一带一路’倡议发表五周年学术研讨会”等活动,增进学术交流,加强国际合作。

  发挥智库作用,积极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言献策。依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、重阳金融研究院等智库机构,开展“一带一路”有关研究。重阳金融研究院连续五年发布“‘一带一路’系列研究报告”,及时梳理、评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阶段性成果,并通过具体国别案例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。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创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指数(GDI)指标体系,衡量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绿色资产存量、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结果三个维度的发展水平。参与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、一带一路”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等活动,与沿线国家相关人士共话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与国际合作。推动智库之间交流互动,开展智库之间交流对话并签署合作备忘录。智库相关研究团队近年来分赴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数十个国家地区调研,加强各方在“一带一路”方面的研究合作。


扫一扫分享本页
(责任编辑:刘潇翰)

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 中文域名:教育部.政务

京ICP备10028400号-1 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 网站标识码:bm05000001